美國的醫療系統以及美國的醫療術語介紹

投資學院評論1,1131字數 6609

美國的醫療系統以及美國的醫療術語介紹

本文作者:知乎@沈晟
美國的醫療系統以私營為主,術語也非常多也非?;逎?。很多詞雖然可以翻譯出來,但是實際上代表的體驗可能是完全不同。我也花了很久才研究個大概?,F在整理出來,方便新到的朋友。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美國醫療機構

Hospital - 在美國很少見到中國常見的大型綜合醫院。我附近的醫院都是只接受預約的。直接走進醫院也沒有人引導接診。預約則主要靠電話或者醫院的官網系統。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醫院內也不是按科室接診,而是更像一個聯合辦公樓,由一間間辦公室組成。每個辦公室有自己的醫生、自己的前臺、自己的收銀、自己的護士,自成一體。這種管理結構可能和美國醫生的地位比較高有關。每個醫生都是一個老板或者合伙人。醫院則是提供一個聚合平臺。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醫院里的醫生基本都是某領域的專家,問診費也頗高,不打折可能要大幾百美元,打折后小幾百美元也常見。所以如果一般性的小病或者還不確定具體是什么問題的時候,是不推薦直接來醫院的。而是建議先約一個 Family Doctor 或者 Internal Medicine(≈內科醫生)的診所去判斷一下,再在醫生推薦下約相關的??漆t生。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順便提一下就是,這邊也有很多醫院的醫生也會有自己的診所。醫院更像是一個品牌聯盟。醫生與醫院之間可以是一種松散關系。當然有的大醫院確實有品牌效應,能在大醫院品牌下掛名的醫生也能說明醫術被認可。有的醫生有自己診所又同時加入大醫院的聯盟,這樣的醫生如果發現你的病癥復雜,也會比較容易幫你約到同醫院聯盟下的其他醫生來轉診或者會診。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總的來說,在美國看病主要看的是醫生,醫院品牌相對次要。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Urgent Care - 可以翻譯成急診。但是和中國的急診醫院區別也不小。首先 Urgent Care 不是24小時的。通常晚上20–21點左右就結束接診了。Urgent Care 也不會和醫院開在一起,所以通常規模也不大,最小的可能只是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一間診室,就組成了一個 Urgent Care。但是 Urgent Care 的角色很重要。特別是比 ER 便宜不少,現金問診基本上1–2百美元左右也可以搞定。所以如果有頭疼腦熱之類的急癥等不及約??漆t生,那么第一個應該優先考慮去的地方,就是 Urgent Care。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Emergency Room(ER) - 可以理解成急救中心。原則上主要針對一些生死存亡的重癥,比如槍傷、心臟病、中風之類。當然如果 Urgent Care 都已經下班,又忍不到第二天,那么也可以去 ER。ER接診一般都比較貴一些,接診基本上大幾百美元起。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Retail Clinic - 和 Urgent Care 有點像,通常包含了 Urgent Care 接待急診功能。但是 Retail Clinic 除了接待急診,也可以約門診醫生。同時,Retail Clinic 會比 Urgent Care 分布的更多更廣,位置也和居民區更近,以方便附近的住戶。所以可以把 Retail Clinic 看作各處居民就近門診的首選。不過通常 Retail Clinic 沒有??漆t生,所以只適合日常的常見病或初診。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Clinic - 專注某個領域的診所,由一個或幾個醫生自己獨立行醫開辦。應該也是數量最多的醫療機構。額外提一嘴就是有些??漆t生真的可以非常賺錢。我就見到過一間這樣的診所,豪華裝修半層樓十幾個員工各種醫療設備,只有一個醫生兼老板。據說獨自執業幾十年了。不禁感慨這邊醫生真的地位可以很高。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Medical Center(醫療中心) - 專注某個領域的醫療中心?;旧弦埠芟褚粋€聯合辦公樓,每個醫生在各自的辦公室接診。和醫院有些接近,但是通常每個醫療中心會有個自己的品牌定位。比如有的專注女性健康,有的專注脊椎腰椎、有的專注眼耳鼻喉的等等,各有特色。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美國醫生

Primary Care Physician(PCP) - 又叫 Primary Care Provider,基本上就是日常疾病、常規性的健康檢查、一般性的或者不確定原因的身體不適都可以先去找的首選醫生。PCP 是一個大類的泛稱,實際上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 Family Doctor、Internal Medicine、General Practitioner、或 Pediatric。后面我來一個個解釋下。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Internal Medicine - 有點像內科醫生。在美國醫生的培訓進修過程中,必須先要把所有??苹A都學一遍。如果學完之后有特別感興趣的領域,就會走向??漆t生的方向進修。如果并沒有特別偏好,或者想早點結業,那么基本上就是可以選擇做 Internal Medicine。簡單的說,Internal Medicine 就是每個科都懂一些,成年人的疾病都可以先找他看的醫生。唯獨 Internal Medicine 的醫生不能看小孩子。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Family Doctor - 或者叫 Family Medicine Doctor ,一開始我以為是指會到家里來的醫生,其實并不是。Family Doctor 而是指大人小孩老年病都可以看,所以全家人都可以用上的醫生。也可以把 Family Doctor 看作是比 Internal Medicine 多修了兒科、產科和或 Geriatrics 老年病科的醫生。如果找到一個合適的 Family Doctor 的話,一家老小、從小到大都可以看這同一位醫生,那么這位 Family Doctor 就會比較熟悉每個人的病史,也容易建立信任關系,是比較好的選擇。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General Practitioner - 介于 Internal Medicine 和 Family Doctor 之間。也是可以接診全部年齡段。但是碰到稍微復雜的問題,General Practitioner 通常會更傾向于安排轉診,就是推薦到相關??漆t生去就診,而不傾向自己跟進解決?;蛘哒f,和 Family Doctor 比,General Practitioner 相對不傾向和一個患者維護長期關系。這類醫生在 Urgent Care 里面可能更多見。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Pediatric - 兒科醫生的概念和國內差不多不啰嗦了。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Teladoc - 美國有不少遠程就醫服務。有些會和保險公司合作,好處是便宜,甚至保險內免費。如果是簡單的問診和開藥,用 Teladoc 就比較方便??梢酝ㄟ^視頻或者電話方式,但是目前我還沒有看到文字短信形式的遠程問診。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美國醫療保險

保險的涉及的名詞術語和概念就更復雜了。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Premium - 就是保費,每個月要付給保險公司的費用。這個比較簡單,只是屬于英語世界中挺典型的不好好說話。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HMO、PPO - 兩種主流的 Network 私營醫生醫療加盟網絡。一般來講美國的醫生都會選擇與一個 Network 合作。如果你買的保險是其中一個網絡,那么看這個網絡內的醫生就叫 In-Network, 保險會有折扣價并承保比較多。如果去看不在保險所承保的網絡內的醫生就叫 Out-Network,保險公司就只保比較少甚至不能保。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highdesertopportunity.com/medical.html

通常 HMO 的保費比較便宜,PPO 的保費比較貴。但是 HMO 有個限制,就是不能自己直接約??漆t生,而必須先看 PCP(Primary Care Provider)。只有 Primary Care Provider 幫你寫 Refer 轉診后,??漆t生才能接待你。碰到比較急的病癥,或比如產科問題,可能沒到送 ER 的地步。但是要先約 PCP 就診后才能轉婦科,很可能要多等等一兩周,這種體驗還是會很焦慮的。不過如果年輕身體好,選擇 HMO 就比較經濟劃算。

與 HMO 相比較,選擇 PPO 的優勢就是,能直接約??漆t生。而且加盟 PPO 的醫生比較多,所以就診的選擇也會比較多。

EPO、POS - 和 PPO、HMO 同類,也是一種 Network 加盟網絡。服務條件和價格介于 HMO、PPO 之間。EPO(Exclusive Provider Organization) 可以看 HMO 的醫生,保費比 HMO 稍高,但好處是可以不受限制直接約??漆t生。POS(Point of Sevice) 則是可以看 PPO 的醫生,但是如果不是直接自己約??漆t生,而是先約 PCP 再根據 PCP 的意見轉診,就可以沒有免賠額或免賠額較低,也就是保險可以承保更多。所以 POS 通常比 PPO 便宜一些。

Medicaid、Medicare - Medicaid 和 Medicare 就是國家提供的醫保。Medicare 是聯邦或者說國家提供的,以承保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 Medicaid 則是聯邦(國家)和州共建的,以承保低收入人群為主。相對于HMO 和 PPO 這種私營的保險網絡,Medicaid 和 Medicare 的保費和就診費就非常便宜了,但是只有低收入戶能參保。如果有正經工作,或者說收入正常一點的,基本是不能享受到 Medicaid 或 Medicare 的福利的。而且確實有些醫生可能會不收 Medicaid 或 Medicare。

Deductible - 免賠額。有最低和最高?;疽馑季褪侨绻荒昃驮\治療費沒超過免賠額,保險是不賠的意思。但是一般保險公司條款有很多細節:比如就診費用、醫藥費用會有單獨約定的價格。以我現在的醫保為例,免賠額是比較高的,差不多是大幾千美元,但就診費每次超過$75的話,我只需要付$75,問診費超過的部分就還是保險公司承保。有些醫生標價的問診費可能要大幾百美元,這個時候通過保險就能省比較多,所以就還能接受。

Copays、Coinsurances - 就是指個人自付的部分。Copays 主要是指還沒超過 Deductible 免賠額時,就診買藥費用中中個人要支付的費用。Coinsurances 多指超過免賠額后就醫時個人需要支付的部分。
有點意思的是,不管參保的保險多么高端,美國保險還是會傾向設計成個人多少要承擔一些就診費用。這樣雖然有保險,去就診時也不是對個人來說完全沒有成本,所以多數人還是會掂量一下,不會有事沒事都去看醫生。保險公司就以此避免資源濫用,也創造出更多的利潤空間。

Out-of-Pocket Limit - 基本上就是如果一年因為看病就醫支出超過這個數字以上的部分,就全部有保險公司承擔。

Prescription Drug Tier - 保險公司會把處方藥分為幾檔,并對每檔采用不同的定價和承保政策。一般會分為3–4檔(Tier )。一般 Tier 1 是最便宜的仿制藥(美國仿制藥還挺普及的)。Tier 2 是比較貴的仿制藥和比較便宜的原廠品牌藥。Tier 3–4 就是比較貴的品牌藥,和特別貴的處方藥。參保后我需要的藥的個人支付部分基本都在 $10 美元以下,或者免費。

保費 - 美國的保費確實不低,雖然通常公司可以承擔不少,但畢竟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以我的加州 PPO 為例,自付一家三口保費大約是 $1500/月。這還只是中檔偏低,而且免賠額比較高的價格。如果要升級到免賠額比較低的更好的保險計劃,就要大約 $2500/月。不過,有了保險碰到大病就比較安心。比如人們常提到在美國不敢叫救護車的段子,其實保險計劃里面通常會包括,比如我的保險計劃中救護車的費用個人承擔的部分不會超過$250/次。雖然還是貴,但是至少上面有個頂,只要努力賺錢就還是能看得起病也算是可以安心了。

另外,自從有了 Obama Care 之后,如果申報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線,國家就會開始補貼,保費也會降下來。甚至保險計劃的承保條件也會更好一些。這也導致一個讓我意外的現象,就是收入高的人保費更高,收入低的話保費反而低,有點劫富濟貧的味道。

美國的醫療系統以及美國的醫療術語介紹

Dental & Vision - 牙齒和視力比較特別,是不在常規醫保范圍內的。如果要保,就要另外購買針對牙齒和視力的保險。

HSA 和 HDHP - HDHP 是指 High Deductible Health Plan 一個政府提出的標準。而如果買的保險符合 HDHP 的標準,年齡又低于65歲,就可以去開一個 HSA(Health Savings Account),在政府允許的額度范圍內可以三重免稅:每個月存進去的錢可以免稅;這個 FSA 賬戶去投資產生收益的錢免稅;這個 FSA 支付醫療相關費用時免稅。

MSA - Medical Savings Account 和 HSA 很像,但是不僅要 HDHP,而且還要 Mediacare 的 HDHP 才能享受到。比較罕見。

FSA - Flexiable Spending Account,和 HSA 很像。唯一區別是存到 FSA 的錢必須當年用掉。

HRA - Health Reimbursement Arrangement,類似 FSA,但是只能由雇主存錢進去,用來事后報銷個人的一些醫療開銷。

美國就診流程

掛號 - 就診過程中我還沒碰到需要拿號碼的地方,和中國的“掛號”最接近的詞可能是 Check-in,就是前臺報上名字,填表付錢。之后也不會有號碼,只是等著被喊名字。當然現在國內一些私立醫院也是這樣。

陪同 - 就診過程原則上是家屬親友不允許陪同的。小孩子的話也只能有一位家長陪同。原則上也不會讓家屬做翻譯,而是醫生另外找人翻譯,如果翻譯不在現場就通過電話聯系翻譯。這樣做可能是因為擔心沒有資質的翻譯錯誤可能導致的責任風險。當然雖然原則是這樣,實際上能不能通融也看人。一般越正規越大的診所越不好通融,然是小診所和醫生會比較好說話。但即使通融,也不太會允許超過一個人以上的家屬陪同。

拿藥 - 藥房和診所都是分開獨立運營的。就診時候要提供自己選擇的藥房的名稱地址給醫生。如果有開藥,醫生會安排直接通知到你指定的藥房。然后你就可以去藥房取藥。到了藥房報上姓名和生日,藥房看到記錄就會把藥給你。

藥房在選擇上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什么電子系統來供選擇,完全由病人根據自己便利情況來選擇填寫。我就只能自己地圖上隨便找一家復制地址給醫生。而且從開藥到拿藥整個過程是完全沒有任何憑證單據給病人的,所以特別沒有安全感。這些都是我一開始特別不習慣的地方。

驗血 - 除了 Urgent Care 和 ER 之外,驗血通常是去獨立的 Lab。有的時候是診所抽血后送過去,有的時候是醫生開單子,自己去 Lab 驗血。結果通常要幾天甚至一兩周才能出來??萍际呛馨l達,但是效率也是非常的低。

影像檢查 - 除了 Urgent Care 和 ER 之外,多數醫療機構不會自己維護一套 CT、MRI、超聲波,而是開單子去另外專門提供影像檢查的服務中心。

Inpatient、Outpatient - 有時候會在醫院指示牌或賬單中看到這樣的詞。這里 Inpatient 就是指醫院的住院病人。Outpatient 就是院外來的門診病人。

電子化系統 - 美國醫療機構的電子化程度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旧晕⒂悬c規模的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系統,通常稱為 Interactive Patient Care Systems。但是每家各自為政,賬戶信息不通。唯一夸州聯網的電子病歷系統可能只有各地的退伍軍人醫院,由聯邦退伍軍人事務部管理。如果想看看有這些系統有多分散,可以把蘋果手機切到美區,打開 Health 嘗試關聯醫療記錄,就能看到有多少家的電子化系統在里面。

或許是因為機構太分散讓電子系統能帶來的效率提升受限。醫療電子化系統供應商這個品類的 Market Size 在全美也就 2–3 億美元。這似乎又說明了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統通常是低效的。當然,我不是想簡單否定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統。分布式系統的優勢是可以在總體量上突破上限并在大尺度上保持穩定。但是它低效的缺點也不應該回避。只是我們面對不同的需求時應該采用與應用場景相對應的策略才好,包括對待微服務、對待Web3、對待美式民主,我都是這個觀點。

體檢 - 常規年度體檢可以找 PCP 安排。

Accepting New Patient - 這邊的醫生的接診指標是嚴格反向的。就是說醫生會控制自己接診不會超過多少人。所以很多有名醫生在治療好自己的老病人之前,是不接受新病人的。這種醫生通常渠道就根本沒辦法約。所以現在我也比較理解,為什么美劇里面常常有些情景能看到幫約到某某醫生似乎是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因為中國醫生雖然難約,但是至少只要醫生出診就還是有放號出來大家能有搶到的機會。這邊說不接新病人就是不接,幾乎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總結

美國醫療系統分工很細,各自為政,初來乍到會比較困惑。但是我總結下來,基本上兩個原則也可以涵蓋大部分就醫問題:

就診:急病但沒到生命垂危時,比如感冒發燒輕微摔傷扭傷,可以找 Urgent Care。如果是生死悠關的癥狀,比如嚴重外傷、胸痛腹痛、中風昏倒之類就去 ER。如果不是急癥,或者是疑難雜癥但不確定該去看哪個???,或者需要排查,那么找 PCP。如果自己比較清楚了,就可以直接找??漆t生。

購買保險:如果身體健康,不常生病,買個便宜的 HMO 是可以的。如果健康狀況比較多,或者有懷孕待產,那么買 PPO 的會比較合適。

作者:沈晟

盈透證券——一個賬戶交易全球】

盈透證券(IBKR)提供低成本交易港股、美股(200股/1美元,無平臺費)。全市場最低的融資交易成本。借出股票賺取額外收益。

美港股交易最劃算的券商,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絡券商!
立即開戶
美股百科
  • 本文由 發表于 1月 13, 2023 01:48:31
  • 美股之家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文及本站所有文章旨在信息傳播與分享,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邀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任何保證,美股之家不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產品背書。投資有風險,客戶應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獨立作出投資判斷,如有疑問,請向獨立專業人士咨詢。免責聲明
匿名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